部落格

安老院亂象曝光:造口患者在安老體系中的困境與希望,看香港長者護理的真相

10月17日2025年

香港人口急速老化是不爭的事實。根據政府統計處資料,長者人口預計於2039年達高峰,幾乎每三人便有一名長者。人口老化帶來的挑戰之一,是安老院舍及長期護理需求的急增。近年傳媒多次揭露安老院舍亂象,包括濫收醫療及護理費、隱瞞開支、甚至申報虛假津貼。事件不僅反映制度漏洞,更暴露了長者護理服務質素與監管之間的落差。


其中一宗備受關注的個案,涉及一名接受造口手術(Stoma Surgery)的長者譚伯。由於術後須長期使用造口袋及護理耗材,他理應透過政府的復康津貼獲得足夠協助,惟實際上卻被院舍「多收近六倍」的造口袋費用。這類事件揭示出兩個深層問題:其一,是安老護理市場的資訊不對稱;其二,是專業術後護理看護服務的缺乏。
那麼,如何讓長者在院舍外,亦能獲得安全、專業、可靠的術後與長期護理?本地的「名卓護 Nu Pro Nurse Centre」正正針對這一需求,提供完善的家庭與到戶護理解決方案。本文將探討事件背後的護理困境,並深入介紹名卓護如何以專業護理模式重塑長者與病患的生活品質。



一、造口護理:被忽略卻極為關鍵的術後護理環節

對於接受腸癌或結腸疾病手術的患者而言,造口手術只是治療旅程的一部分,真正的挑戰來自術後護理
造口患者需要長期使用造口袋、清潔造口部位、防止感染與皮膚損傷。而這一過程若處理不當,極易導致:

  • 造口周圍皮膚紅腫或過敏;
  • 傷口滲漏引起異味及感染;
  • 心理壓力與社交焦慮。

根據香港醫院管理局資料,每年約有上千宗造口相關的手術個案,其中約三成患者術後回家後需額外護理支援。遺憾的是,多數長者並無專業指導,只能依賴院舍或家人協助。而安老院舍職員往往缺乏正規造口護理訓練,導致諸如更換造口袋間隔過長、消毒不當、甚至錯誤使用耗材等情況頻生。

譚伯事件中,他提及院舍每2至4日才更換一次造口袋,這不僅易導致感染,亦代表護理質素明顯不足。
根本問題在於:「誰能提供真正懂得造口護理的專業人員?」


二、看護服務的專業化與制度化需求

在香港,「看護」常被誤解為「陪護」,但實際上專業看護服務應包括:

  • 洗傷口、消毒、換藥等醫護操作;
  • 造口護理及傷口評估;
  • 術後復康支援(包括觀察感染徵狀、協助營養管理及排泄訓練);
  • 長者心理支援與衛生教育

然而現時市場上,不少看護以兼職或無證身份提供服務,專業水平參差。
這正是「名卓護 Nu Pro Nurse Centre」進入市場的重要原因——由具有醫療背景的註冊護士主導,提供一站式的專業看護服務,專責術後護理造口護理洗傷口傷口護理

名卓護的護理員皆經嚴格培訓,持有相關護士資格,可為不同需求的患者提供安全、標準化的專業到戶服務,從根本上杜絕院舍常見的濫收、誤護或忽視問題。


三、名卓護 Nu Pro Nurse Centre 專業護理模式剖析

名卓護致力推動「居家護理專業化」,其服務理念為「以人為本、醫護並重」。針對不同情況,提供多層次的護理方案:

1. 術後護理計劃

手術後患者常需長期跟進與觀察,例如造口術後、開刀手術後、關節置換、腦中風康復期等。名卓護會根據醫生指示及患者病歷,制定個人化術後護理計劃,包括:

  • 傷口清潔與換藥(洗傷口);
  • 檢查感染徵狀與記錄癒合過程;
  • 定時更換造口袋與周邊皮膚護理;
  • 提供家屬教育指導,確保居家護理安全進行。

這套制度不僅符合醫療標準,更重要的是能真正減少病患重返醫院的次數,提高生活品質。

2. 造口護理服務

造口病人的心理與身體需要均非常特殊。名卓護的護士會:

  • 指導患者正確更換造口袋及使用相關護理用品,確保操作無誤並提升自我照護能力;
  • 系統性評估造口周邊皮膚狀況,及早辨識潛在併發症;
  • 根據造口整體狀況剪裁底板並配合適當的用品,預防滲漏與皮膚損傷的發生;
  • 提供「造口護理記錄卡」,確保護理有據可依。

更重要的是,護士會讓患者理解造口的日常管理技巧與飲食禁忌,從被動護理進化為主動自理,恢復自信與正常生活。


3. 看護到戶服務

名卓護亦針對長期病患及年長人士推出家庭看護服務。這些服務包括:

  • 每日生活協助(如洗澡、餵餐、扶抱轉身、測血壓);
  • 夜間陪護及排泄協助;
  • 特殊病情監察(如糖尿病(糖尿腳)、褥瘡、造口後照顧);
  • 定期健康檢測與紀錄。

這種看護模式延伸了醫院護理的專業,並兼顧長者尊嚴與家庭環境安全。


四、從制度問題看安老服務市場的灰色地帶

以譚伯事件為例,院舍可透過「實報實銷」制度以較高價報支造口袋紙尿片費用,實際金額遠超市場價。根據社會福利文件,這種情況並非孤例。
問題的根源有三:

  1. 缺乏價格透明度:院舍報價不受標準化監管;
  2. 缺乏外部審核:社署依靠書面報告,難以實地驗證;
  3. 長者失語現象:因資訊不足或行動不便,難以爭取權益。

與其依賴院舍的內部制度,不如建立外部的專業第三方護理團隊——如名卓護——以專業透明的醫護服務取代不透明的商業操作,讓護理回歸醫療本質。


五、專業護理與家庭支持並重的護理新趨勢

根據2024年度香港醫療護理行業報告指出,超過68%的香港長者希望「在家安老」。
「居家安老」並非僅指安住在家,而是結合專業醫療支援與社區護理。
造口護理、洗傷口、傷口護理等高技術需求的操作,以往只可在醫院進行,如今透過名卓護這類專業護理中心,可於社區及家中執行,大大減輕醫院負擔。

此舉亦回應政府「以居家安老為本」的政策方向,兼顧公共資源與長者尊嚴。
更重要的是,它令病人不再受制於院舍系統,重獲自主選擇權。


六、名卓護 Nu Pro Nurse Centre:醫護專業 × 家庭連結

名卓護成立的宗旨,是透過「護士主導的居家護理模式」,結合醫療、康復及照顧三大範疇。
其團隊包括註冊護士、登記護士、專業護理助理及社工顧問,為不同健康狀況的病者提供整合式支援。

主要服務包括:

  • 術後上門護理(包括造口、洗傷口、換藥);
  • 長者看護服務(日夜兩班制、家庭陪護);
  • 專業護理指導課程,提升家屬自護能力;
  • 慢性病管理與健康監察
  • 傷口護理與褥瘡防治計劃

此外,名卓護採用電子病歷系統紀錄護理過程,所有服務價格公開透明。
這不僅有助社署監察與資助審批,也重建公眾對護理專業的信任。


七、為何選擇專業護理中心而非傳統安老院?

對比項

傳統安老

名卓護 Nu Pro Nurse Centre

護理人員資

多為護理助理,訓練水平參

全部由註冊護士主

服務彈

固定時間與標準化服

根據病人狀況定

價格透明

缺乏明確報價、易有收費爭

所有費用實報實銷、透明公

家屬參與

限於探訪時了

家屬可透過面對面交流或專屬溝通群組,隨時查詢護理進度與病人狀況,確保照護資訊透明並即時回應。

術後支

傾向生活照顧多於醫護支

提供完善的術後及日常造口護理

這種模式不僅提升服務專業度,更切實減少醫療資源浪費與潛在風險。


八、重建長者護理的信任與尊嚴

造口患者如譚伯的經歷,讓社會再次反思「護理」的真正意義。
護理不應被商業化為收費項目,而應是結合醫學、倫理與人性的專業服務。

名卓護 Nu Pro Nurse Centre的出現,正為香港的長者及術後病患提供另一條出路——
一種結合醫療標準與關懷溫度的「新式護理模式」,讓每一位需要幫助的人,不論在家或康復期,都能得到尊重與安全照顧。


九、從制度走向專業透明 讓護理重歸初衷

安老院亂象並非個別事件,而是整個長期護理體系長期忽視專業化的結果。
面對長者及病患需求多樣化、醫療系統壓力倍增,社會更應支持專業護理機構發展,推動「居家專業護理」普及化。

造口、造口袋、術後護理、看護、洗傷口、傷口護理,這些關鍵需求若能由專業團隊承擔,將可有效防止院舍濫收與黑幕再現,保障長者尊嚴,同時合理分配公共資源。

未來的香港護理市場,應由「名卓護 Nu Pro Nurse Centre」這樣的專業團隊引領,
以真誠、專業與制度化服務,重建市民對安老與醫護體系的信任。護理,是專業,更是一種社會良知


電話:

(852) 22738288 / 55882680

傳真:

(852) 28902713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