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每10人中便有一人患有糖尿病,估計總人數約達70萬人,而當中約有15%的患者出現糖尿腳問題。糖尿病患者因長期血糖水平偏高,導致微血管受損,血液循環功能下降,使身體各部位容易出現缺血性病變,常見併發症包括糖尿腳、視網膜病變(俗稱「糖尿上眼」)及糖尿腎病等。
糖尿腳是糖尿病最具風險的併發症之一。由於末端血管循環不良,傷口缺氧,再加上患者免疫力較弱、細胞修復能力下降,糖尿腳的傷口往往難以自然癒合,且極易受到細菌感染。
若未能及時進行專科傷口護理,即使是表面細小的傷口,也可能迅速惡化,演變成深層潰瘍、壞死組織,甚至引致蜂窩性組織炎、骨髓炎或截肢風險,惡化成為嚴重的「爛腳」情況。
因此,糖尿病患者應高度重視足部健康,定期進行檢查,並在傷口出現初期即尋求專科護士或傷口治療團隊的介入。
5-24%的糖尿腳潰瘍在6-18個月會惡化至需要「截肢保命」的階段。而美國糖尿協會於2012年指出:全球每30秒便有1人因糖尿病而失去下肢。
<糖尿腳潰瘍6階段>中,糖尿腳早在0級時,是未有可見的傷口;一旦惡化至第3、4級,不少醫生便會建議「截肢」,以免出現更嚴重的併發症。
0級:腳掌骨骼變形
1級:表淺破損傷口
2級:潰爛範圍深至肌腱、關節、骨骼
3級:伴隨膿腫及骨髓炎
4級:傷口及周遭已成壞疽(呈黑色)
5級:大範圍如整個腳掌,甚至小腿皆已成壞疽(呈黑色)
糖尿腳的潰瘍問題並非截肢後便可一勞永逸地根治。研究顯示,約有60–70%的糖尿腳患者會反覆出現潰瘍傷口,即使完成截肢手術,有些截肢患者因手術傷口難於癒合,而癒合不良則面臨「一截再截」的情況,對患者造成極大的身心創傷打擊與生活壓力。
具備超過40年臨床專科護理經驗的顧問護士吳美君指出:「其實糖尿腳潰瘍只要得到及時嘅專科護理,很多情況是可以痊癒。名卓護秉持「患者為本」的照顧理念,結合臨床實證與科研成果,為每位患者制定個人化的傷口護理方案。過去十多年來。」
不少患者初次求診時,傷口已嚴重感染,情況令人擔憂。但在接受名卓護專科護士的持續照顧後,大部分個案在覆診時均見顯著改善:傷口變得乾淨、肉芽組織重新生長、傷口面積逐漸縮小,顯示癒合進程穩定進步。這些真實案例不僅反映出專科護理的臨床價值,更為患者帶來希望與信心,讓他們逐步康復,重拾健康生活。
63歲糖尿患者患有高血壓和腎衰竭。
左腳姆指下方形成糖尿潰瘍,由於傷口不斷惡化,醫生建議截肢,但患者及家屬不接受。
名卓護為她悉心清創傷口、處理傷口感染及使用先進敷料及儀器。最終傷口順利痊癒,患者免受截肢之苦。
個案中的糖尿病患者(女,83歲)在先前接受的2次截肢手術中,已切除右腳4隻腳趾。
姆指下方的糖尿潰瘍惡化至見骨,醫生便建議再次截肢。但患者不願失去右腳僅存的姆指,轉至名卓護專科護士中心接受治療。
由於情況不容忽視,名卓護為她清創傷口,處理傷口感染,並使用先進敷料及儀器促進肉芽增生;其後更發現,原來患者每次走動,都會使處於關節口的傷口裂開,導致久未癒合的局面。因此,名卓護便研究出特別的包紮方法以固定關節。
傷口最終在第10週順利癒合,患者免受截肢之苦。
在香港,每10人中便有一人患有糖尿病,估計總人數約達70萬人,而當中約有15%的患者出現糖尿腳問題。糖尿病患者因長期血糖水平偏高,導致微血管受損,血液循環功能下降,使身體各部位容易出現缺血性病變,常見併發症包括糖尿腳、視網膜病變(俗稱「糖尿上眼」)及糖尿腎病等。
糖尿腳是糖尿病最具風險的併發症之一。由於末端血管循環不良,傷口缺氧,再加上患者免疫力較弱、細胞修復能力下降,糖尿腳的傷口往往難以自然癒合,且極易受到細菌感染。
若未能及時進行專科傷口護理,即使是表面細小的傷口,也可能迅速惡化,演變成深層潰瘍、壞死組織,甚至引致蜂窩性組織炎、骨髓炎或截肢風險,惡化成為嚴重的「爛腳」情況。
因此,糖尿病患者應高度重視足部健康,定期進行檢查,並在傷口出現初期即尋求專科護士或傷口治療團隊的介入。
5-24%的糖尿腳潰瘍在6-18個月會惡化至需要「截肢保命」的階段。而美國糖尿協會於2012年指出:全球每30秒便有1人因糖尿病而失去下肢。
<糖尿腳潰瘍6階段>中,糖尿腳早在0級時,是未有可見的傷口;一旦惡化至第3、4級,不少醫生便會建議「截肢」,以免出現更嚴重的併發症。
0級:腳掌骨骼變形
1級:表淺破損傷口
2級:潰爛範圍深至肌腱、關節、骨骼
3級:伴隨膿腫及骨髓炎
4級:傷口及周遭已成壞疽(呈黑色)
5級:大範圍如整個腳掌,甚至小腿皆已成壞疽(呈黑色)
糖尿腳的潰瘍問題並非截肢後便可一勞永逸地根治。研究顯示,約有60–70%的糖尿腳患者會反覆出現潰瘍傷口,即使完成截肢手術,有些截肢患者因手術傷口難於癒合,而癒合不良則面臨「一截再截」的情況,對患者造成極大的身心創傷打擊與生活壓力。
具備超過40年臨床專科護理經驗的顧問護士吳美君指出:「其實糖尿腳潰瘍只要得到及時嘅專科護理,很多情況是可以痊癒。名卓護秉持「患者為本」的照顧理念,結合臨床實證與科研成果,為每位患者制定個人化的傷口護理方案。過去十多年來。」
不少患者初次求診時,傷口已嚴重感染,情況令人擔憂。但在接受名卓護專科護士的持續照顧後,大部分個案在覆診時均見顯著改善:傷口變得乾淨、肉芽組織重新生長、傷口面積逐漸縮小,顯示癒合進程穩定進步。這些真實案例不僅反映出專科護理的臨床價值,更為患者帶來希望與信心,讓他們逐步康復,重拾健康生活。
63歲糖尿患者患有高血壓和腎衰竭。
左腳姆指下方形成糖尿潰瘍,由於傷口不斷惡化,醫生建議截肢,但患者及家屬不接受。
名卓護為她悉心清創傷口、處理傷口感染及使用先進敷料及儀器。最終傷口順利痊癒,患者免受截肢之苦。
個案中的糖尿病患者(女,83歲)在先前接受的2次截肢手術中,已切除右腳4隻腳趾。
姆指下方的糖尿潰瘍惡化至見骨,醫生便建議再次截肢。但患者不願失去右腳僅存的姆指,轉至名卓護專科護士中心接受治療。
由於情況不容忽視,名卓護為她清創傷口,處理傷口感染,並使用先進敷料及儀器促進肉芽增生;其後更發現,原來患者每次走動,都會使處於關節口的傷口裂開,導致久未癒合的局面。因此,名卓護便研究出特別的包紮方法以固定關節。
傷口最終在第10週順利癒合,患者免受截肢之苦。